2024年05月06日

农历:甲辰(龙)年 三月月廿八日

当前节气:立夏

离下个节气:小满,还有15天。

五官看相
热门文章 更多>>
・  二六、下部与人生
・  二五、肚脐与人生
・  二八、胡须与人生
・  二七、发须、毫毛与人生
・  二四、乳房与人生
・  二九、痣与人生
・  五、面相的五行法
・  二二、腹与人生
・  十一、耳朵与人生
・  十五、口与人生
五官看相 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> 五官看相 -> 四、形相与相术 -> 详细信息
四、形相与相术
发布时间:2021-11-20  阅读:1068次  字号:   批注功能:
——生存也是一种“排队”,要努力站在前面。

1、相术的起源

相,既是名词,也是动词。作为名词,指的是人的形相(包括外在的形体相貌、内在的精神气色和举止情态)。作为动词,指的是对形相的观察、分析和判断。所谓相术,便是对形相观察、分析和判断的方法。

有人认为相术是封建迷信的产物,甚至把相术当作封建迷信的代名词,进行批判。相术果真是封建迷信的附属品吗?如果是的话,它当起源于封建时代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,远在封建社会之前,甚至远在原始社会初期或更远些的时候,人类就有了相术。

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起源的研究已经表明:人类在成为人的过程中,便开始了群体活动。个体作为群体中的一员,在群体活动中,或与人合作,或向人求爱,或要求或给人帮助等等人际活动中,个体必须对他人有所认识、监别和选择,否则群体活动便无法进行。而这种认识、监别、选择的过程,都是通过对他人形相特征的观察进行的。因为只有形相才能使人和他物以及一个个的人区分开来。久而久之,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。这是相术的初级阶段,也是相术的起源。如同音乐的起源一样,“吭哟、吭哟”的劳动号子虽算不得高级而美妙的音乐,但它却是音乐的起源。在其它动物的活动中得到明显的应证,不必赘述。关于相术的起源,我们还可以在猿猴及原始人的灵性比动物更为高级,不仅可以根据相术识别男女老少,而且可以区分强弱、寿夭、智愚、善恶,可以推举出强悍、智慧且有德行的人做他们的部落长。如此才有了社会。诚然,那时的相术,尚是粗糙、原始的,而且不成体系,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相术有着质的区别。但它的确是相术的源头,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。

再者,如果说相术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的话,那么没经过封建社会

的美国就不会有相术。
实事恰恰相反,美国也有相术。林肯深谙相术,就是一例。
由此可见,相术并非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产物,而是整个人类所有不同的社会形态都有的,是一种人们用以辨识人的技能。诚然相术和人类其它技能一样,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会打上不同的社会烙印。

2、中国传统相学的形成和演变

相术作为观察、辨识、判断人的强弱寿夭智愚善恶的方法虽然远在原始社会就早已有之,但将人的形相与自然、社会结合起来,成为一门系统的考察推断人生未来的生老寿夭、穷富贵贱、凶吉祸福等的学说—人相学,则是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之后的事。
根据史料记载,中国传统相学大约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初步形成。但那时,职业相士和严格意义的相术着作还没有问世。从战国到秦汉初,特别是从汉代开始,相学已成为一门有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,并有了为数不少的相书和相士,如唐举、许负(许负著有《相法十六篇》)。到了西晋、李唐,尤其是北宋之后,大量的相书纷纷涌现,如《麻衣相法》、《柳庄相
法》、《神相全篇》、《水镜相》、《相理衡真》等等;相士不可胜数,普遍得到社会尊崇,而且有些造诣深的相术家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,甚至作为谋士参政。如北宋的陈希夷、明代的袁忠彻父子,在朝中地位都很显贵。

自春秋至明清,许多文化名人,如孔子、孟子、荀子、王充、李白、苏轼、司马光、黄宗义等,都对相学颇有研究:孔孟留下了少知人识人的格言;荀子着有《非相》;王充《论衡》中有《相骨》篇;司马光《资治
通鉴》有“动的相法”;“凭群为草行年看,便数生时到死时”是苏轼称颂相士的诗句;相书《水镜集·序》则出自黄宗义的手笔。《论衡》载有孔子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相例:孔子门徒澹台子羽,相貌极佳,孔子观其
貌,以为他有良好的品行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以致孔夫子后来感慨叹道:看相须仔细,心相与神相并非完全统一的啊!

《水镜集》中有李白一个令人惊异的相例:当郭子仪还是一个兵卒时,李白就从他的形相中看出此壮士眉长入鬓,目光射人,面起重城,声响隔山皆闻,此乃形、神、骨、力有余,他日必位极人臣。果如其言,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,成了一代名将。


原始相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成为相学,并有过显赫的历史。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封建文化;同时,又因为封建统治者的利用,封建文化的色彩也就越加浓烈,加之相学并未穷尽形相与命运的奥秘,而相士们又不肯承认它的缺陷,故意将它弄得神乎其神,好使人们敬畏迷信。这样,相学便陷入了封建迷信的泥淖。

到了清代,相学又变成了实用而又简单的相术,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,成了许多学识浅薄的江湖骗子混饭吃的工具。他们往往只学得一鳞半爪的相术,对博大精深的相学则知之甚少,甚至曲解,以讹传讹。相学从此一落千丈,名声越来越坏。到了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,不少有识之士逐渐别除其封建迷信的糟粕,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它的社会价值,并注入科学的活力,使之走向完善。

3、相学的研究方法

任何一门科学,必然有着科学的研究方法。相学能否成为科学,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科学的研究方法。

根据对中国传统相学的研究,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种方法是科学或较为科学的:

(1)实证法

古人没有今人这么丰富的科学知识,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学仪器,他们对人体形相的研究,主要是靠肉眼观察,经验积累。
例如,他们穷毕生的精力,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、几百代人的努力,对人体各个部位仔细观察,发现几乎所有夭折的人的中都短而浅;相反,长寿者人中都是又深又长。在大量的实证的基础上,他们引出了规律性的结论:

“人中深而长者,长寿;浅而智者,天亡。”

至于“人中”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寿命,古代相书是这样解释的:“人中者,一身沟洫之象也。如沟洫通则水流而不壅,如浅狭不深则水壅而不流。夫人中长短,可定寿命之长短…”
显然,这股比喻性的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。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传统相术经过无数相例证实过的客观事实,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实证研究的正确性。


事实上,从古至今,当科学尚未达到认知某事物规律时,人们往往只好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。例如,人们对针炙的认识:大量临床经验证实,用银针扎穴位可以治愈许多疾病。可是医学至今仍未弄清楚穴位究竟为何物,更不能科学地解释针炙何以能够治病。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,只能说科学尚未达到揭开针炙奥秘的水平。

(2)切割法

切割法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。一根筷子,人们可以不断地切割下去,切割得越细,人们对筷子的认识就越深刻。例如人们对树的认识,可
描述为这样一个过程:树→枝、叶、干、根等→水分、纤维、叶绿素等→氮、氢、氧等→细胞核、细胞壁等→原子、分子等等……
中国传统相学对形相和命运的研究,也采取了这种不断切割的方法,如:

形相→外相、心相、举止情态等→皮、肉、骨等→面相、手相、足相等→三停、五官、六府等→命宫、财帛、日宅、男女、奴仆诸部位等………

乃至年、月、日、时的神色与运气等。切割不可谓不细,认识不可谓不深刻矣。
于,动态是静态的动态,静态是动态的静态,二者互为依存。
又如恒态与时态的辨证分析法。恒态,指人先天的自然因素,包括人的形体外貌、精神气色和举止静态;时态,指人后天的社会性因素,包括人的道德修养、善恶行为、价值取向以及受多种信息之合力作用而多变的因素。恒态与时态,即自然性与社会的结合分析,构成中国传统相学重要的辨证方法。

如《麻衣相法》的“变相说”:“有心无相,相随心生;有相无心,相随心变。”概括地阐述了外相与心相的辨证关系。陈希夷《心相篇》也说:“心者貌之根,帘心而善恶自见,行者心之表,观行而祸福知。”
静态与动态、恒态与时态的辨证法,避免了“相貌不可更改,所以命运也不可改变”,的这种不符合生活实际的错误推理。令人遗憾的是,许多人都忽视中国传统相学的辨证法,简单地认为它是把先天的相貌认作决定人生命运的唯一的依据。真是冤的哉枉也!

(4)点面法

点,指部分考察;面,指总体把握。点、面结合,总体把握与部分考察相结合,是中国传统相学的又一重要研究方法。如《麻衣相法》既注重整体的布局、结构、气色、精神的考察,又注重具体部位与宫、官、痣、纹的考察。《麻衣相法》中“论神”、“论骨”、“论肉”、“五官总论”等就属于总体考察。而五官分论,十二宫论,论黑子、痕、纹等就属于微观考察或部分考察。如“论骨肉”所谓“瘦者不欲露骨,肥者不欲露肉”,应该“肉与肉相称”,就是宏观把握。而如“目短如凸,必定夭折,赤目侵瞳,官事重重”,就是微观考察。再如人中长为长寿的象征,然必须结合总体状况,如果整个精神气色不佳,面皮太急,则从然人中长也不寿,所以《神异赋》中有言:“面皮太急,虽沟洫长而寿亦亏。”又说:“神短无光,早赴幽冥之客。”

点面法还表现在共性与个性的分析方法上。

共性指对大多数人所观察总论的定论,大体通用于一切人;个性则不具有普通性,而只是个人独有的,适合于具体人的准则。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构成《麻衣相法》研究上的又一个特点。就是说,《麻衣相法》既注意规律性、普遍性,又注意非规律性、个别性。既注意综合,又注重具体分析。有些定论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适用的;但对于特定的,本来是贵

(3)辨证法

中国传统相学是用自然的现象和规律来比照人,用社会规律来要求人的。对立统一的观点,辨证分析的方法,是它活的灵魂。例如:辨证地分析静态与动态。
静态,指恒定不变的结构符号,动态指多变的功能、信息。人体外貌为静态,精神气色、举止情态则为动态。中国传统相术在注重静态的形体外貌的同时,又注重动态的精神气色、举止情态的考察。比如:“海口仰方形,晚运必通亨”,是静态考察的判断。“气浊神枯,必是贫穷之汉”,则为动态考察的结论。一些形貌看起来挺不错的人,之所以命运不佳且笨浊愚顽,就在于这个人的精神薄弱、气色昏暗,即内在的生命力不旺盛。动静结合,辨证分析,是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。因为一方面人作为生命的存在,须在生命运动中才体现出它的特点。只注意结构分析,
不注意功能考察,必然是片面的。,功能考察是在结构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,离开结构分析,功能考察无从进行。动态与静态的关系在

的特点却变为贱的特点,本来是贱的特点便变成贵的特点。如不能说一个人由于整体上属于贱相,因为有了一副理想的手,便为贵相。如“浊”是昏浊、愚笨、昏弱不清,但对于土形人,即合局的人来讲则“土不嫌独”。

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,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结合,规律性与独特性的结合就避免了对人的机械框定而失之偏颇,甚至歪曲。因为一方面,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,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命运。所以必须注重独特性和个别性;另一方面,由于普遍性和规律性是对无数人的总结,是一种参照系,如果忽视它,那么无从谈起相法,也无法对特定个体进行评判。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
上一篇:三、形相与命运(二)
下一篇:五、面相的五行法
关注我们
微信小程序

微信公众账号
网站首页 民俗文化 风水知识 灵签文化 周公解梦 相学知识 四柱八字
Copyright © 2021-2022 周易文化网-易玄阁 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| 手机版 | 周易文化网-易玄阁 | 闽ICP备16024510号-3
本站纯属个人爱好所建知识分享网站,部分文字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将其删除,对你造成的不便敬请原谅!
联系QQ:2221303761 邮箱:2221303761@qq.com